美国威士忌历史简介

作为威士忌饮家,当您身处专业品鉴会之中,身处饮家一支会之中,身处威士忌清吧之中,面对身边专业饮家们侃侃而来的高谈阔论时,是否存在因为对威士忌不甚深入了解,而无法拿起腔调从容谈吐,最后懊恼于自己哪怕拿着一杯价值高昂的佳酿,但面对威士忌的探讨时话题却甚是匮乏,以至于无从下嘴,最后只能全程被动地听他人吹大水?

因此,本指南旨在为威士忌饮家们简要提供一点关于威士忌的冷知识谈资,以备各位饮家不时之需,欢请诸君按需任取,如有帮助,不胜荣幸。

那么,本篇将从美国威士忌的趣闻开始,缓缓揭开美国威士忌的另一层面纱。

一、玉米

按照美国联邦政府酒精烟草税务及商务局(US Alcohol and Tobacco Tax and Trade Bureau,简称TTB)所制定的有关规范《饮用酒精手册》(The Beverage Alcohol Manual BAM)第四章,美国威士忌被划分为41个种类,比苏格兰威士忌法规所规定的5个种类都要更加细分。

其对原料涵盖也比苏格兰所规定的大麦和谷物两种种类更多,包括了玉米、大麦、黑麦和小麦等。而这也是延续于1909年美国所出台的联邦法规,其中对于波本、玉米、麦芽、裸麦和小麦威士忌的定义及生产方式,有趣的是,这与英国对威士忌明确定义的年份相同。

如今美国威士忌中,最为广大饮家所熟知的莫过于波本威士忌,这种被法规要求原材料中玉米含量比例必须大于51%的威士忌,其实与当地农作物的种类息息相关。以谷物来说,最能适应北美地区生长条件的是黑麦和玉米,而据部分记录线索,以玉米为原料蒸馏威士忌的第一人是一名早期移民美国的英国乔治·索普(George Thorpe,亦有记载为Captain James Thorpe)。

1619年(我国明朝晚期),乔治抵达维吉尼亚州,之后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习惯饮用用当地农作物玉米所酿制的玉米酒,进而萌生玉米酿酒的主意。但是基于当时蒸馏技术的不成熟,所酿制的酒品质较为粗糙,除了医药用途和用以与印第安人交易外,并没有成为流行饮料风靡市场。因此,北美殖民者早期的酒精饮料依然以啤酒为主,直到荷兰殖民地的总督威里安·克莱因(Williem kieft)嗅到北美烈酒市场的商机,在1640年将大型蒸馏器运到北美并在史丹顿岛(Staten Island)建立蒸馏酒坊,开始生产包括玉米、裸麦和其他谷物或水果的烈酒,掀开了美洲大陆蒸馏酒生产商业的序幕。

二、酒与税

1794年8月1日,宾夕法尼亚州七千名农民聚集匹兹堡举行【威士忌起义】,这场暴动也被19世纪的史学家称为“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之间美国最严重的暴动”。在如此形势下,1794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美国开国先勋、美国国父华盛顿不得已发动了马里兰、新泽西、佛吉尼亚三州民兵,加上宾夕法尼亚州民兵共计1.3万人前去镇压,不过此时宾夕法尼亚州的暴乱者早已作鸟兽散,这才平息了这场暴乱,而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场总统亲征的战役。

围绕这场战役,就不得提及1791年国会通过《国产酒税法案》,开始征收“蒸馏酒税”。

总所周知,美国的建立源自于波士顿倾茶抗税事件开始,而在这个以抗税为起源的国家建立之后,税收就一直是其施政治政的一个主要的堵点,所以在税法发布后,美国各地便娴熟地组织起抗税,而这场抗税的高层,便是上文提交的【威士忌起义】。虽然【威士忌起义】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但是美国人民把每年7月9-12日定为“威士忌暴乱节( Whiskey Rebellion Festival)”,来纪念这段引以为豪的历史。

三、禁酒令的另一面

赫赫有名的美国禁酒令,如今依然是威士忌饮家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不仅于此,这次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同样也是社科学者们研究社会的经典命题。譬如其源头,至19世纪40年代后,美国社会开始掀起关于酒精危害的社会思潮。

在日趋渐灼的呼声中,立法禁酒的呼声开始兴起,其中,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Wome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简称WCTU)作为致力于社会改革的妇女组织,主张酒精的存在导致男人将大量金钱用于酒吧消费,影响了家庭生活,并催化了家暴行为的增加。其组织的影响力和宣传在禁酒运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大美国妇女的支持。

1919年,美国国会确认妇女拥有选举权,随后通过宪法第19修正案。在此之前,由于妇女获得选举权的趋势日渐明朗,许多政客由于担心失去选票,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即便自己喝酒却也不得不表明支持禁酒,这或许算是世界女权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女性的不屑努力,成为壮大美国禁酒运动趋势的主要力量。

同时,在支持禁酒方面,美国啤酒厂商们也功不可没。由于威士忌等烈酒多年来牢固占据美国酒精饮料消费市场,为了抢占市场,美国的啤酒商厂们大力宣传和投资,极力促进禁酒运动的开展,希望通过禁酒法案对于高酒精度烈酒产品的禁止来打击烈酒,而使低酒精度的啤酒能够重新占领市场。虽然后来修正案对酒精度的严格限制,极大地打了啤酒厂商们的脸,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事与愿违”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另外,随着一战的爆发,美国需要维持本国的粮食供给,再加上上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等禁酒团体在明面上的呼吁、美国啤酒商的暗中推动,支持禁酒的人越来越多,于是1919年,美国通过了宪法第18修正案,自1920年开始美国禁止生产、贩售或运输(包括进口和外销)任何酒精性饮料,美国46个州随后开始实施,只有康涅狄格州和罗德岛州拒绝执行。

那么,禁酒令实施之后的情况如何?在美国禁酒令执行的第一年,确实锐减了酒精的使用量,但从第二年开始,美国的酒精饮用又开始逐渐恢复至往年水准。根据统计,禁酒令执行期间,美国地下酒吧(Speakeasies)的数量是禁酒令执行前的一倍,而专门执行禁酒令的美国联邦禁酒特工,其与酒商勾结、贪污腐败的情况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而美国禁酒令导致的另一个意外的结果,就是由于英国的客轮上可以卖酒,导致英国垄断了横跨大西洋的客轮业务。对此,美国能拿出的措施是——试图阻止英国船只带着酒进入美国港口,但这引起了英国的反制,英国也同样准备禁止不带酒的美国船只进入英国港口,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其次,女权、黑帮、走私、私酿、宗教禁欲、地下俱乐部,这些因美国禁酒运动和禁酒令而产生的诸多社会因素,也为后来的电影发展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其中无出甚者,莫过于阿尔·卡彭(Al Capone)。

1920 年美国禁酒令实施,美国烈酒遭到重创。因为无酒可喝,很多美国人目光将转向了国外的烈酒,其中不止苏格兰威士忌,连加拿大威士忌也凭借地利成为走私重灾区,而打通了从加拿大走私威士忌到芝加哥的秘密通道的,便是卡彭。而且在搞定了走私管道和得到几个地下酒厂之后,卡彭通过使用炸弹爆炸的手段,让芝加哥所有酒商都只能从自己的管道进货,从而垄断芝加哥的酒类市场。当时意大利黑帮的年收入,光烈酒的业务收入就达到上千万美金。1920年-1933年的美国禁酒令时期,也是卡彭个人所执掌的黑帮(1925年-1932年)影响力最强盛的时期,也使卡彭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黑帮大佬之一。

到30年代左右,反对禁酒令的呼声越来越高,支持者大幅减少。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第21宪法修正案废止了第18修正案,这意味着13年的禁酒时期结束,也是美国唯一一次通过宪法修正案废止另一项宪法修正案。

不过时至今日,美国依然存在禁酒的州县和社区,譬如著名的美国田纳西威士忌杰克丹尼(Jack Daniel‘s)酒厂,其所在的田纳西州如今依然禁酒,属实是充满黑色幽默的魔幻现实。

文章及其配图来自网络,如有内容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本站处理,邮箱地址:lycfaint01@163.com

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推文,可以扫这个码关注我哈

qrcode_shiyinerxing1_1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