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着卓越而杰出酸度的白诗南,也曾因为“形象塑造”不力而不为人知,备受误解。本文将为您讲述白诗南这段从平凡到知名的蜕变之路。
ABSTRACT:
Chenin Blanc,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white grape varieties,used to suffer from an image problem and was even considered inferior.This article shows you the counterattack road of Chenin Blanc.
产自于法国卢瓦尔河谷(Loire Valley)的白诗南具有可口的酸度,可用于酿造干型葡萄酒,同时也适用于酿造甜酒与起泡酒,可谓是如今最受大众喜爱的白葡萄品种之一。如果就白诗南与雷司令(Riesling)哪个最能打造出气质优雅,富有陈年潜力的白葡萄酒这一问题发表评论,品酒师们几乎是各执一词,毫无定论,由此可见其在业界所受的认可度。然而,白诗南并不是一贯都享有这种待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用白诗南酿造的白葡萄酒在大众眼中曾是十分普通甚至是低等的。美国著名品酒师帕斯卡利娜·乐普蒂尔(Pascaline Lepeltier)是白诗南的忠实拥护者。在她儿时的印象里并没有干型的白诗南葡萄酒,白诗南葡萄酒总是以一种廉价的甜酒形象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后来,帕斯卡利娜成为了葡萄酒行业的专业人士,白诗南多变的风格以及绝美的酸度让她为之着迷,然而白诗南在业界仍然颇受诟病,这让她觉得很困惑。于是,她特意采访了白诗南葡萄酒的生产商,发现白诗南的不良名声原来是来源于它的酿造手法,而并非品种本身。
事实上,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当时无法酿造出真正天然的甜酒。在20世纪70年代,所有人都利用感染了贵腐菌(Botrytis)的白诗南来酿造甜葡萄酒,贵腐菌成了打造天然甜酒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贵腐菌对于环境十分挑剔,气候条件的细微差异就能导致它无法形成,于是在没有贵腐菌侵染的年份里,卢瓦尔河谷的酿酒师们只能在白诗南中加入糖份以酿造甜酒,这一做法在葡萄酒行业十分不受待见,也导致白诗南葡萄酒虽然在口感上是甜型的,但却一直不够优雅自然,长此以往,人们就习惯了把平淡无奇的口味,低等的品质与白诗南品种本身联系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酿酒师们意识到必须停止“加糖”(Chaptalization)这一工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使用白诗南酿造甜酒。20世纪80年代后期,市面上开始出现干型且富有矿物质香气的白诗南葡萄酒。同时,得益于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s)在葡萄种植方面的推行,酿酒师们越来越注重葡萄树的自然栽培与管理,酿酒葡萄的质量因此得到很大提升,白诗南品种本身的魅力也由此慢慢地显露出来,得到诸多酒评人的青睐。
如今的白诗南可谓是葡萄品种中最“多才多艺”的一个,由它酿造的干型白葡萄酒在全球范围内都颇为流行,广受称赞,同时半干以及甜型白诗南葡萄酒也并未由此淡出人们的视线,同样极具表现力并且个性突出。
文章及其配图来自网络,如有内容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本站处理,邮箱地址:lycfaint01@163.com
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推文,可以扫这个码关注我哈